今天回了一条短信,结果1000镑没有了!
阅读 1530
收藏很久很久没有人给我发短信了
难的收到一次短信
我回复了
结果我损失了1000镑
巴克莱银行在脸书主页上向其客户们发出了一则消息,提醒客户们不要相信诈骗者发来的涵盖个人信息的短信诈骗,收到短信忽略即可。
诈骗短信的内容声称该信息来自银行,告诉客户如果不回复其信息,将会从账户中扣除数千镑。然后要求客户拨打一个不属于银行的电话号码。银行担心客户可能会与欺诈者进行交谈,有很大几率泄露个人银行信息。
来自巴克莱银行的提醒:这类短信千万不要回复
巴克莱银行案例短信:“为了阻止一笔PAYPAL UK的2526镑的诈骗性支付,巴克莱银行已经暂时锁定了你的借记卡。如果这笔消费不是你本人的,请联系电话03301170179,请不要回复该信息。”
巴克莱银行案例短信:“巴克莱银行注意到您的借记卡最近在2016年10月19日在苹果在线商店2102152121使用,价格为999.00英镑。参考AP0929365。如果这不属于你的购物信息,请拨打03330124697,预防诈骗。”
如果巴克莱银行发现可疑交易,他们会发送警告短信,但他们表示这短信来自有效的英国电话号码。客户可以用简单的Y或N来响应警报,让银行知道交易是有效的还是欺诈性的。
巴克莱发言人强调,他们不会要求提供任何个人信息或安全信息,客户也不应该回应任何要求提供个人信息的短信。
1
赃物汽车诈骗
危险指数 6星 ★★★★★★
受骗指数 6星 ★★★★★★
英国汽车的低廉的价格让很多被国内车价所“雷”到的朋友蠢蠢欲动。但是购买汽车高昂的保险却又让很多人对于能拥有一辆自己的汽车望而却步。所以购买二手汽车,就成了大多数人的最佳选择。
然而近几年,赃物汽车诈骗案确屡见不鲜。仅在2009年一年之内,全英境内就有超过七万五千辆汽车某明奇妙的失踪却又神秘的出现在二手车市场上。这些赃物的受骗人的不仅是华裔,连很多英国人都难逃一劫。在选车时,非法中介将假的牌照和资质证明提供给买者,但是作为一个外行人来说,根本看不出这其中的玄机。
因此建议大家买车的最好方法就是寻找可靠的经销商,虽然价格比从私人处购买要贵一些,但是发生隐患的几率也相对较少。另外,在联系看车的时候,如果能相约懂得此方面知识的朋友同去,也不失是一个避免上当的好方法。
2
租房诈骗
危险指数 5颗星 ★★★★★
受骗指数 6颗星 ★★★★★★
首先,骗子说自己专业人士,有房,但因最近到外地工作而空置,考虑再三决定把房子租出去,价格比市场价格低,重要条件就是要好好照看房子。他提供了房间图片等信息,装模作样地询问你的情况,提到需要查bank statement等,一切都和正常租房的房东差不多。在随后邮件里,他话锋一转,说近期已数次从工作地点返回房子所在城市安排看房,但由于看房的人不讲信用,无法在看房后第一时间提供现金作押金,导致他浪费了很多时间。
如果没有检查他的房屋拥有权文件就支付押金,那基本就是跟你的钱说再见了。
同类型的,也有涉及买房,购房贷款一类的诈骗,手法大同小异,关键点就是诱使受害者交纳各种名义的保证金,加上信誓旦旦的各种承诺。最后保证金一旦交上,肯定是人去楼空再也联系不上。
3
代购诈骗/二手交易诈骗
危险指数 6颗星 ★★★★★★
受骗指数 4颗星 ★★★★
此类诈骗性质类似,都是打着有便宜好货新货的名义,诱使受害者上钩。
有些骗子喜欢采用邮寄骗局,骗子一般从网络上找寻图片,自己用图片软件抹去水印,然后以代购或者二手转让,让受害者转钱再邮购所谓的商品给受害者,但那样东西自始自终是不存在的。受害者听说骗子已经发货,就急急忙忙把钱转过去了,结果自然是查不到那样东西。另外二手手机的骗局也为数不少,很多二手手机都是合约机,骗子们利用合约机来卖二手,受害者买到手机也许背负很长的合同,或者每月有高额的固定消费。也有不少手机是别人挂失的,例如苹果手机的挂失功能,受害者从骗子手中买来后往往无法使用。
提醒大家,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人家知道价值的东西不会无故便宜卖给你。如果一个东西又好又便宜,要么你看错了,要么就是骗子。
4
网络聊天工具截图/视频骗局
危险指数 3颗星 ★★★
受骗指数 6颗星 ★★★★★★
无论是留学生还是英国移民,远在异国他乡的孩子一点风吹草动都足以令相隔千里的父母担心不已。骗子们正是瞅准了国内父母的这根软肋,通过盗用他们的QQ、微信、微博,与父母取得联系,进行诈骗。
骗子一般会借口老师、同学在国内遇到急事,需要用钱。或者是自己在英国如何如何。如果谈到钱,家长一定要注意。必须打电话核实,不能聊聊就相信了。如果涉及钱,电话又打不通,仅仅是聊天,可以父母与孩子之间约定一些暗号,或者问孩子一些只有孩子才知道的问题。或者拿话套一下“孩子”就可以知道真假。另外也不能随便接收陌生人发送的文件或者图片信息。多关注电脑安全知识都是防范的好办法。
5
电话诈骗
危险指数 3颗星 ★★★
受骗指数 4颗星 ★★★★
很多同学对于国内的电话诈骗和短信诈骗一定不陌生。但是全球接轨,使得有电话的地方,就有骗子出没。
在英国,电话诈骗也是大家经常会碰见的一种作案方式,他们有的是从英国之外的地方打来,假称要在当地开办业务处或是分公司做电话调查,随后便索要受害者的资料邀请其参加抽奖。一位网友就曾经跟大家分享过自己与电话骗子打交道的经验。电话一方接二连三的电话骚扰受害者,因此虽然在财务方面没有得逞,但是该网友在此期间也遭受到了很大的精神折磨
对于此类电话诈骗,小编建议大家最好的方法就是陌生号码不要接听。因为大多数骗子的电话在我们手机都显示为“unknown”,如果实在对这个电话拿不准,那么不妨去网上google一下结果,才能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电话诈骗的几种形式
谎称自己是银行/电信公司的人,窃取个人信息
谎称自己是政府官员,催你交税
谎称自己是警察,刚抓到个犯人在用你的银行账户消费
谎称你有一笔未领取的伤残理赔或者其他形式的保险
谎称有一起交通事故
总之,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一定要谨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要轻信别人,不贪图便宜,遇到这种诈骗,一定要谨慎核实,报警处理,合法保护自己的利益。
以往文章
支付学费 租房网站 交水电网费 常用网站 防脱发 个人财产保险 出国攻略
公寓内部操作指南 洗衣房使用 床上用品 语法论文网站 行李尺寸 求职
行李清单 男女比例 伦敦3日游 简历 留学安全 出国很囧 注册NHS
服装尺寸 出国第一餐 剑桥大牛 求职网站 毕业生年薪 陈奕迅 美食
英国口音 不要作弊 租赁合同解读 HPV疫苗 冬令时 BBC 秋裤 恐怖小丑 留学苦逼 奇葩室友 不能养宠物 火灾常识 Bonefire Night 泡妞 12星座租房 “被”失联 常见DISS 最6英国专业学校 房型介绍 免费租房风险 2017地铁罢工安排 ISIS来了
Hello,新生们
2018新生群扫码就可以进咯!
戳阅读原文!订公寓安全+放心!